2023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9%。据国家卫健委老龄司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国内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烈。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柳州市60岁以上人口71.48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7.19%;65岁以上51.73万人,占总人口比12.44%。在老龄化的现实背景下,老年人再就业或将成为新常态,主要分成两个群体,第一类群体是缺少较高技能水平,长期从事传统劳动或服务的人,例如保安、保洁、护理、建筑装修、家政服务等人员。他们缺少足额的养老保险或养老资产储备,希望通过再就业来缓解收入较低这一情况。第二类群体是技术水平较高的群体,拥有高等技能或专业知识,例如教师、医生、科研工作者、高级技能工人等。企业愿意高薪聘请这类具备丰富经验和高级技能的退休人员,而他们也希望利用退休时光来实现更多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因老年人再就业群体技能方面的差异,上述第一类群体再就业时,往往从事劳动报酬比较低、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劳动保障比较低的工作或岗位,而第二类群体的报酬则相对较高。如何通过提升相关社会保障待遇,健全相关劳动保障机制,特别是在逐步提高第一类老年人再就业群体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大对老年人的劳动保障力度,减轻劳动强度,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为此,建议:
一是在国家立法层面支持老年人就业。建议通过修订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将老年人就业纳入劳动法律保障范围。同时,将老年人纳入现行实施的各类就业政策帮扶范围,如创业补贴、培训补贴、企业吸纳重点群体社会保险补贴及带动就业补贴政策等。特别注意完善老年人就业的劳动关系、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体系,从而在国家立法层面解决老年人就业堵点和难点。
二是针对老年人提供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建议可以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专属职业技能培训,并减免学费或者给予相应补贴,课程内容针对性、培训地点方便性、授课方式丰富性,通过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拓宽再就业的渠道,帮助老年人重返职场。
三是针对老年人提供就业创业专项服务活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主要以年轻人为主,退休老年人通常被排除在就业服务体系之外。多数老年人难以借助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以及互联网优势顺利找到工作,大部分只能向熟人寻求帮助。因此,建议可以定期进入社区举办就业创业专项服务,走到老年人身边,推送与之相适应的就业信息、培训信息、相关政策等。特别是负责老年人工作的政府部门可以联合社区,在职业介绍、岗位信息方面为有再就业需求的老年人做好职业推介工作。
四是鼓励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就业的岗位。受年龄、身体条件的影响,老年人从事的岗位相对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员在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方面应该有所不同,通过实施就业补助资金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开发老年人岗位,吸纳老年人就业。
五是降低各类技能大赛门槛。当前的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创新大赛主要面向的是高校学生或青年创业群体,年龄门槛设置相对苛刻,可以通过降低报名门槛或是设置专属赛道的方式,让老年人真正能参与其中,通过技能大赛激发他们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点燃他们再就业、创业的热情。建议针对老年人再就业群体,在职业技能大赛或创业创新大赛中,可以放宽报名门槛,开发新的大赛项目,设置老年人专属赛道,展示老年人的精神风貌。
2023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9%。据国家卫健委老龄司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国内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烈。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柳州市60岁以上人口71.48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7.19%;65岁以上51.73万人,占总人口比12.44%。在老龄化的现实背景下,老年人再就业或将成为新常态,主要分成两个群体,第一类群体是缺少较高技能水平,长期从事传统劳动或服务的人,例如保安、保洁、护理、建筑装修、家政服务等人员。他们缺少足额的养老保险或养老资产储备,希望通过再就业来缓解收入较低这一情况。第二类群体是技术水平较高的群体,拥有高等技能或专业知识,例如教师、医生、科研工作者、高级技能工人等。企业愿意高薪聘请这类具备丰富经验和高级技能的退休人员,而他们也希望利用退休时光来实现更多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因老年人再就业群体技能方面的差异,上述第一类群体再就业时,往往从事劳动报酬比较低、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劳动保障比较低的工作或岗位,而第二类群体的报酬则相对较高。如何通过提升相关社会保障待遇,健全相关劳动保障机制,特别是在逐步提高第一类老年人再就业群体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大对老年人的劳动保障力度,减轻劳动强度,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为此,建议:
一是在国家立法层面支持老年人就业。建议通过修订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将老年人就业纳入劳动法律保障范围。同时,将老年人纳入现行实施的各类就业政策帮扶范围,如创业补贴、培训补贴、企业吸纳重点群体社会保险补贴及带动就业补贴政策等。特别注意完善老年人就业的劳动关系、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体系,从而在国家立法层面解决老年人就业堵点和难点。
二是针对老年人提供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建议可以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专属职业技能培训,并减免学费或者给予相应补贴,课程内容针对性、培训地点方便性、授课方式丰富性,通过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拓宽再就业的渠道,帮助老年人重返职场。
三是针对老年人提供就业创业专项服务活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主要以年轻人为主,退休老年人通常被排除在就业服务体系之外。多数老年人难以借助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以及互联网优势顺利找到工作,大部分只能向熟人寻求帮助。因此,建议可以定期进入社区举办就业创业专项服务,走到老年人身边,推送与之相适应的就业信息、培训信息、相关政策等。特别是负责老年人工作的政府部门可以联合社区,在职业介绍、岗位信息方面为有再就业需求的老年人做好职业推介工作。
四是鼓励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就业的岗位。受年龄、身体条件的影响,老年人从事的岗位相对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员在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方面应该有所不同,通过实施就业补助资金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开发老年人岗位,吸纳老年人就业。
五是降低各类技能大赛门槛。当前的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创新大赛主要面向的是高校学生或青年创业群体,年龄门槛设置相对苛刻,可以通过降低报名门槛或是设置专属赛道的方式,让老年人真正能参与其中,通过技能大赛激发他们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点燃他们再就业、创业的热情。建议针对老年人再就业群体,在职业技能大赛或创业创新大赛中,可以放宽报名门槛,开发新的大赛项目,设置老年人专属赛道,展示老年人的精神风貌。
中共柳州市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地址:柳州市柳北区三中路66号2号办公楼3楼
联系我们:0772-2818756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