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8日,平陆运河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全长约135公里,建设工期54个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江海连通的大运河,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重大牵引工程,将为广西及西南地区开辟距离最短、更经济便捷的水运新通道,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平陆运河纵向贯通西江干流与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将海洋战略延伸到西江水系沿岸城市,有助于推动广西及西南地区更好地实现面朝大海、向海图强。平陆运河建成运营后,西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较经广州出海缩短内河航程约560公里,极大释放航运优势和潜力,将对西部地区产业布局和城镇化建设产生巨大的利好影响。
柳州港属于国家一类内河水运口岸, 共分为中心城、三江、融安、融水、柳城、柳江和鹿寨等7个港区。其中,中心城港区有鹧鸪江码头、阳和码头、官塘码头、台泥专用码头等14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2000吨,港口吞吐能力605万吨。
柳江航道作为广西内河航运网中重要的高等级骨干支流航道,是上接融江、都柳江联通贵州,下游通过黔江与西江航运干线连通的“北线通道”,航道里程593公里。目前,上游航段通航50-300吨级船舶。市区航段通航2000吨级船舶。下游航段通航300-500吨级船舶。航道建设对柳州发展影响甚大。
为此,建议:
(一)完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水路瓶颈问题。建议加快推进西南水运北线通道航道扩能,以及古顶、大埔、浮石、麻石等船闸改扩建前期工作,加强与平陆运河衔接航运货流预测,对比分析红水河流域航道条件,细化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与平陆运河项目同时段建设、同时段建成运营、同时段产生效益。
(二)尽快解决大藤峡枢纽船闸通航问题。建议推动全面解决大藤峡水利枢纽的通航能力提升问题。一是推动大藤峡船闸下游急难滩险段航道整治,尽快实现2000吨船舶24小时通航。二是推动大藤峡水利枢纽二线、三线船闸建设,结合柳江柳州至石龙三江口Ⅱ级航道工程、来宾至桂平2000吨级航道工程的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水路运输的优势。
(三)培育航运企业,增强企业服务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一是支持航运企业与货主企业加强合作,联合经营,引导柳汽、柳工、柳化、两面针、花红等工业企业与航运企业订立长期合作协议,使更多的货物生产企业选择低成本、绿色的水路运输方式。二是坚持整合资源与重点扶持相结合,强化扶优扶强政策导向,引导抗风险能力弱的航运个体户进行资源重组,对企业规模化发展,运力结构优化,企业融资、兼并重组等项目予以财政奖励或补贴。
(四)推动绿色智能发展,推进内河航运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不断提升内河码头和过船设施管理水平。推广靠港船舶100%使用岸电,完善内河新能源船舶规划布局,鼓励新能源船舶建造运营,推动打造生态航道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示范工程。
2022年8月28日,平陆运河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全长约135公里,建设工期54个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江海连通的大运河,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重大牵引工程,将为广西及西南地区开辟距离最短、更经济便捷的水运新通道,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平陆运河纵向贯通西江干流与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将海洋战略延伸到西江水系沿岸城市,有助于推动广西及西南地区更好地实现面朝大海、向海图强。平陆运河建成运营后,西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较经广州出海缩短内河航程约560公里,极大释放航运优势和潜力,将对西部地区产业布局和城镇化建设产生巨大的利好影响。
柳州港属于国家一类内河水运口岸, 共分为中心城、三江、融安、融水、柳城、柳江和鹿寨等7个港区。其中,中心城港区有鹧鸪江码头、阳和码头、官塘码头、台泥专用码头等14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2000吨,港口吞吐能力605万吨。
柳江航道作为广西内河航运网中重要的高等级骨干支流航道,是上接融江、都柳江联通贵州,下游通过黔江与西江航运干线连通的“北线通道”,航道里程593公里。目前,上游航段通航50-300吨级船舶。市区航段通航2000吨级船舶。下游航段通航300-500吨级船舶。航道建设对柳州发展影响甚大。
为此,建议:
(一)完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水路瓶颈问题。建议加快推进西南水运北线通道航道扩能,以及古顶、大埔、浮石、麻石等船闸改扩建前期工作,加强与平陆运河衔接航运货流预测,对比分析红水河流域航道条件,细化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与平陆运河项目同时段建设、同时段建成运营、同时段产生效益。
(二)尽快解决大藤峡枢纽船闸通航问题。建议推动全面解决大藤峡水利枢纽的通航能力提升问题。一是推动大藤峡船闸下游急难滩险段航道整治,尽快实现2000吨船舶24小时通航。二是推动大藤峡水利枢纽二线、三线船闸建设,结合柳江柳州至石龙三江口Ⅱ级航道工程、来宾至桂平2000吨级航道工程的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水路运输的优势。
(三)培育航运企业,增强企业服务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一是支持航运企业与货主企业加强合作,联合经营,引导柳汽、柳工、柳化、两面针、花红等工业企业与航运企业订立长期合作协议,使更多的货物生产企业选择低成本、绿色的水路运输方式。二是坚持整合资源与重点扶持相结合,强化扶优扶强政策导向,引导抗风险能力弱的航运个体户进行资源重组,对企业规模化发展,运力结构优化,企业融资、兼并重组等项目予以财政奖励或补贴。
(四)推动绿色智能发展,推进内河航运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不断提升内河码头和过船设施管理水平。推广靠港船舶100%使用岸电,完善内河新能源船舶规划布局,鼓励新能源船舶建造运营,推动打造生态航道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示范工程。
中共柳州市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地址:柳州市柳北区三中路66号2号办公楼3楼
联系我们:0772-2818756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