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坡”因地处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而得名,区域跨越广西三江、龙胜,湖南通道、靖州,贵州黎平、从江、榕江等三省七县,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聚居着汉、壮、侗、苗、瑶等民族,人口200多万人,是侗族苗族传统文化最为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和地带之一,素来以“山同脉、水同源、语同音、俗同形、文同魂、人同心”为荣,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生动范例。
为此,建议:
一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环“三省坡”互联互通。增加环“三省坡”旅游环线公路连接线建设,推进实施大塘坳至马胖旅游环线公路二期项目,争取规划建设三江经独峒、播阳至靖州高速公路,从而实现“三省坡”境内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线互联互通,并覆盖到周边的黎平、从江等县。
二是加强联规联建联营,打造环“三省坡”旅游圈。一要联合规划。建议国家层面予以指导,为贵州、湖南、广西做好三省坡侗族苗族风情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继续推进“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项工作,规划以“三省坡”为中心,全面启动桂湘黔“三省坡”侗族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计划地对区域内侗族文化进行研究、挖掘、保护。二要联合建设。三省(区)联合建设,在各自辖区内各负其责,加快完善环“三省坡”区域及覆盖周边的乡镇交通、游客中心、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三要联合运营。三省(区)要保障人力财力支持,联合运营环“三省坡”区域侗族苗族风情文化旅游产业。在农历“四月初八”或者“五月初五”举办“唱响三省坡”民歌文化艺术节,进一步提升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品牌。
三要建立四级联调机制,推动环“三省坡”和谐发展。一要成立省(区)、市、县、乡联调机构,各司其职。省市负责综合协调和指导,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一年举行一次通气协调会,县级负责统筹协调,定期轮流在各县举办沟通协调会,乡级联调机构负责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二要设立环“三省坡”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资金,争取列入各省(区)级财政预算,用于纠纷联合调处、支持民族文化发展、奖励先进等。三要示范带动。如以三江富禄苗族乡的登晒村、林溪镇的将王屯等为典型,赓续“一村跨两省、两省一家亲”的美誉,从省(区)级层面联合开展环“三省坡”区域“友好村寨”、“友好乡镇”创建活动,促进省际接边村寨和谐繁荣。
“三省坡”因地处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而得名,区域跨越广西三江、龙胜,湖南通道、靖州,贵州黎平、从江、榕江等三省七县,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聚居着汉、壮、侗、苗、瑶等民族,人口200多万人,是侗族苗族传统文化最为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和地带之一,素来以“山同脉、水同源、语同音、俗同形、文同魂、人同心”为荣,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生动范例。
为此,建议:
一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环“三省坡”互联互通。增加环“三省坡”旅游环线公路连接线建设,推进实施大塘坳至马胖旅游环线公路二期项目,争取规划建设三江经独峒、播阳至靖州高速公路,从而实现“三省坡”境内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线互联互通,并覆盖到周边的黎平、从江等县。
二是加强联规联建联营,打造环“三省坡”旅游圈。一要联合规划。建议国家层面予以指导,为贵州、湖南、广西做好三省坡侗族苗族风情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继续推进“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项工作,规划以“三省坡”为中心,全面启动桂湘黔“三省坡”侗族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计划地对区域内侗族文化进行研究、挖掘、保护。二要联合建设。三省(区)联合建设,在各自辖区内各负其责,加快完善环“三省坡”区域及覆盖周边的乡镇交通、游客中心、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三要联合运营。三省(区)要保障人力财力支持,联合运营环“三省坡”区域侗族苗族风情文化旅游产业。在农历“四月初八”或者“五月初五”举办“唱响三省坡”民歌文化艺术节,进一步提升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品牌。
三要建立四级联调机制,推动环“三省坡”和谐发展。一要成立省(区)、市、县、乡联调机构,各司其职。省市负责综合协调和指导,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一年举行一次通气协调会,县级负责统筹协调,定期轮流在各县举办沟通协调会,乡级联调机构负责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二要设立环“三省坡”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资金,争取列入各省(区)级财政预算,用于纠纷联合调处、支持民族文化发展、奖励先进等。三要示范带动。如以三江富禄苗族乡的登晒村、林溪镇的将王屯等为典型,赓续“一村跨两省、两省一家亲”的美誉,从省(区)级层面联合开展环“三省坡”区域“友好村寨”、“友好乡镇”创建活动,促进省际接边村寨和谐繁荣。
中共柳州市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地址:柳州市柳北区三中路66号2号办公楼3楼
联系我们:0772-2818756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