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西“智能工厂认定”看广西制造业 数字化未来发展方向
发布日期: 2023-08-02 11:52    来源: 民建柳州市委   
分享本文至:

目前,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以“机器换人、数据换脑”为出发点,全面提升企业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我国《“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对制造业数字化的实现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规划,把现阶段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明确为“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从2019年起,广西逐步开展智能工厂示范企业认定工作。2020年广西除了开展智能工厂认定外,增加了数字车间的认定。到2022年,自治区工信厅又增加了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认定。在这个过程中有14家企业当年先被认定为数字化车间,后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升级为智能工厂示范,故在统计加总后剔除掉上述重复认定的情况(见表1)。

12019-2022年全区智能制造业标杆、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量


2019

2020

2021

2022

总计

剔除重复后总计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

/

/

8

8

8

智能工厂示范企业

35

28

84

70

217

217

数字车间企业

/

17

50

70

137

123

目前与数字化相关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概念层出不穷,让人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广西如何寻找到“技术快速迭代”与“有限发展条件”之间的平衡点,探索出自身制造业数字化发展道路。通过对广西智能工厂认定这个“小切口”的分析,分析总结广西制造业数字化的特征和规律,借鉴其它省份在制造业数字化过程中的经验,探索广西未来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大方向”。

一、从智能工厂示范企业认定角度看广西制造业数字化的特征和规律

(一)广西制造业数字化在地理上高度集聚

从2019年至2022年,全区累计认定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和数字化车间企业共340家企业,其中,全区共认定217家智能工厂示范企业;认定123家企业为数字化车间企业,南宁、柳州、桂林三个城市占比超过50%(见表2)。由此可见,广西制造业数字化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市,其中以南宁和柳州为最,在空间上呈现出高度集聚特征。

22019-2022年全区各地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量及占比

城市

智能工厂示范企业个数

各市占比

数字化车间个数

各市占比

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总和

各市占比

南宁

43

19.82%

20

16.26%

63

18.53%

柳州

49

22.58%

31

25.20%

80

23.53%

桂林

26

11.98%

14

11.38%

40

11.76%

北海

14

6.45%

6

4.88%

20

5.88%

钦州

9

4.15%

4

3.25%

13

3.82%

来宾

8

3.69%

4

3.25%

12

3.53%

百色

15

6.91%

3

2.44%

18

5.29%

贺州

3

1.38%

4

3.25%

7

2.06%

河池

5

2.30%

2

1.63%

7

2.06%

玉林

12

5.53%

11

8.94%

23

6.76%

防城港

6

2.76%

4

3.25%

10

2.94%

贵港

6

2.76%

5

4.07%

11

3.24%

梧州

11

5.07%

6

4.88%

17

5.00%

崇左

10

4.61%

9

7.32%

19

5.59%

总计

217

123

340

(二)广西制造业数字化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制造业数字化新模式主要包括:流程型制造业、离散型制造、网络协同型制造、远程运维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流程型制造业和离散型制造这两种模式属于较为基础和初级的模式,是产业数字化的起步阶段,是企业层级的数字化改造。而网络协同型制造、远程运维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是跨越企业边界,实现不同企业、不同主体间资源与生产能力协同的产业数字化高级阶段。通过对2019-2021年全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发展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主要以流程型制造和离散型制造为主,处于产业数字化初级阶段,制造业数字化局限于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缺少实现不同企业、主体进行资源和生产能力协同的高级数字化模式(见表3)。

32019-2021年全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各项目类型数量及占比


流程型制造

离散型制造

网络协同型

远程运维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总计

各类型企业数量

112

91

5

2

1

211

各类型企业占比

53.08%

43.13%

2.37%

0.95%

0.47%


(三)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跃迁能力较弱

制造业数字化跃迁是指制造业企业从车间层级数字化向企业层级数字化发展,再从企业层级数字化向协同层数字化跃迁的动态过程。车间层是实现面向工厂或车间的生产管理层级;企业层是实现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层级;协同层是企业实现其内外部信息互联和共享,实现跨企业间业务协同的层级。数字化车间对应车间层,智能工厂对应企业层,智能制造标杆对应协同层。2020年广西有17家企业被认定为数字化车间,到2021年有3家企业从数字化车间跃迁为智能工厂;2021年广西累计有64家企业被认定为数字化车间,到2022年有11家企业实现跃迁。从2019年到2022年,全区累计认定217家智能工厂,被认定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的有8家。由此可见,广西制造业企业从小规模、浅层数字化转型向大规模、深度数字化跃迁仍然面临困难。

二、广西制造业数字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南宁和柳州的制造业数字化集聚效应,建立广西制造业数字化集群

首先,建议进一步集全区优势资源向南宁和柳州加大投入,加速提高南宁和柳州的制造业数字化集聚度,加快在南宁和柳州两个城市建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示范区,推动城市内部各个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特别要由政府牵头建立城市级工业互联网,协调不同企业和资源,充分发挥数字化产业集聚效应。其次,南宁和柳州应该在产业数字化过程形成紧密协同发展的关系。南宁要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智能制造”,提升数字化服务的辐射能力;柳州要大力发展“以效率和质量优先的智能制造业”,提升制造业生产能力。南宁要建设数字化成果转化平台,承接国内外高端科研成果转化,提高转化效率和水平。柳州要加快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制造业生产力平台,实现“造得出、造的好、造的便宜”的目标。南宁和柳州通过分工合作建立区域级制造业数字化集群,实现优势互补。

(二)加快广西制造业数字化向高级阶段发展

首先,建议政府要专门制定鼓励企业建立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政策,并且要制定更为精准的奖补措施,专门针对不同智能制造模式进行不同水平和不同方式的政策支持。对于大部分发展流程型和离散型制造业模式的企业,政府要采取“引导+辅导+奖励”的模式;对于进入网络协同型制造业、远程运维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阶段的企业,政府工作的重点应集中在解决信息基础设施问题和跨城市、跨地域壁垒的协同性问题上。其次,政府应把数字化作为评价“链主型”企业的核心指标。引导这些“链主型”企业加快向网络化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发展,并积极开展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再次,政府要“链主型”企业联合打造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平台为载体解决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实际困难,推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三)不断提升广西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跃迁能力

首先,实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跃迁发展规划。支持尚未开展数字化的中小企业建立数字化车间,支持已经被认定为数字化车间的企业逐步向智能工厂升级,支持已获得智能工厂认定的企业向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跃迁。其次,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工业设备联网上云、业务系统云化迁移,鼓励和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云服务商和第三方机构针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应用需求,开发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工业APP等产品和服务,降低上云门槛和成本,带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再次,引导智能制造业标杆企业、智能工厂示范企业等优秀制造业企业采取“母鸡下蛋”的方式,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器”形成独立企业,实现技术研发的独立化和外部化,形成制造业数字化创新型中小企业集群,带动行业整体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围绕广西主要制造业行业,建设一批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示范工厂和标杆企业。

【打印正文】

中共柳州市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地址:柳州市柳北区三中路66号2号办公楼3楼 联系我们:0772-2818756

桂ICP备1901177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153号

专题专栏
从广西“智能工厂认定”看广西制造业 数字化未来发展方向
发布日期: 2023-08-02 11:52    来源: 民建柳州市委   

目前,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以“机器换人、数据换脑”为出发点,全面提升企业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我国《“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对制造业数字化的实现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规划,把现阶段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明确为“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从2019年起,广西逐步开展智能工厂示范企业认定工作。2020年广西除了开展智能工厂认定外,增加了数字车间的认定。到2022年,自治区工信厅又增加了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认定。在这个过程中有14家企业当年先被认定为数字化车间,后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升级为智能工厂示范,故在统计加总后剔除掉上述重复认定的情况(见表1)。

12019-2022年全区智能制造业标杆、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量


2019

2020

2021

2022

总计

剔除重复后总计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

/

/

8

8

8

智能工厂示范企业

35

28

84

70

217

217

数字车间企业

/

17

50

70

137

123

目前与数字化相关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概念层出不穷,让人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广西如何寻找到“技术快速迭代”与“有限发展条件”之间的平衡点,探索出自身制造业数字化发展道路。通过对广西智能工厂认定这个“小切口”的分析,分析总结广西制造业数字化的特征和规律,借鉴其它省份在制造业数字化过程中的经验,探索广西未来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大方向”。

一、从智能工厂示范企业认定角度看广西制造业数字化的特征和规律

(一)广西制造业数字化在地理上高度集聚

从2019年至2022年,全区累计认定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和数字化车间企业共340家企业,其中,全区共认定217家智能工厂示范企业;认定123家企业为数字化车间企业,南宁、柳州、桂林三个城市占比超过50%(见表2)。由此可见,广西制造业数字化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市,其中以南宁和柳州为最,在空间上呈现出高度集聚特征。

22019-2022年全区各地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量及占比

城市

智能工厂示范企业个数

各市占比

数字化车间个数

各市占比

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总和

各市占比

南宁

43

19.82%

20

16.26%

63

18.53%

柳州

49

22.58%

31

25.20%

80

23.53%

桂林

26

11.98%

14

11.38%

40

11.76%

北海

14

6.45%

6

4.88%

20

5.88%

钦州

9

4.15%

4

3.25%

13

3.82%

来宾

8

3.69%

4

3.25%

12

3.53%

百色

15

6.91%

3

2.44%

18

5.29%

贺州

3

1.38%

4

3.25%

7

2.06%

河池

5

2.30%

2

1.63%

7

2.06%

玉林

12

5.53%

11

8.94%

23

6.76%

防城港

6

2.76%

4

3.25%

10

2.94%

贵港

6

2.76%

5

4.07%

11

3.24%

梧州

11

5.07%

6

4.88%

17

5.00%

崇左

10

4.61%

9

7.32%

19

5.59%

总计

217

123

340

(二)广西制造业数字化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制造业数字化新模式主要包括:流程型制造业、离散型制造、网络协同型制造、远程运维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流程型制造业和离散型制造这两种模式属于较为基础和初级的模式,是产业数字化的起步阶段,是企业层级的数字化改造。而网络协同型制造、远程运维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是跨越企业边界,实现不同企业、不同主体间资源与生产能力协同的产业数字化高级阶段。通过对2019-2021年全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发展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主要以流程型制造和离散型制造为主,处于产业数字化初级阶段,制造业数字化局限于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缺少实现不同企业、主体进行资源和生产能力协同的高级数字化模式(见表3)。

32019-2021年全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各项目类型数量及占比


流程型制造

离散型制造

网络协同型

远程运维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总计

各类型企业数量

112

91

5

2

1

211

各类型企业占比

53.08%

43.13%

2.37%

0.95%

0.47%


(三)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跃迁能力较弱

制造业数字化跃迁是指制造业企业从车间层级数字化向企业层级数字化发展,再从企业层级数字化向协同层数字化跃迁的动态过程。车间层是实现面向工厂或车间的生产管理层级;企业层是实现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层级;协同层是企业实现其内外部信息互联和共享,实现跨企业间业务协同的层级。数字化车间对应车间层,智能工厂对应企业层,智能制造标杆对应协同层。2020年广西有17家企业被认定为数字化车间,到2021年有3家企业从数字化车间跃迁为智能工厂;2021年广西累计有64家企业被认定为数字化车间,到2022年有11家企业实现跃迁。从2019年到2022年,全区累计认定217家智能工厂,被认定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的有8家。由此可见,广西制造业企业从小规模、浅层数字化转型向大规模、深度数字化跃迁仍然面临困难。

二、广西制造业数字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南宁和柳州的制造业数字化集聚效应,建立广西制造业数字化集群

首先,建议进一步集全区优势资源向南宁和柳州加大投入,加速提高南宁和柳州的制造业数字化集聚度,加快在南宁和柳州两个城市建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示范区,推动城市内部各个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特别要由政府牵头建立城市级工业互联网,协调不同企业和资源,充分发挥数字化产业集聚效应。其次,南宁和柳州应该在产业数字化过程形成紧密协同发展的关系。南宁要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智能制造”,提升数字化服务的辐射能力;柳州要大力发展“以效率和质量优先的智能制造业”,提升制造业生产能力。南宁要建设数字化成果转化平台,承接国内外高端科研成果转化,提高转化效率和水平。柳州要加快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制造业生产力平台,实现“造得出、造的好、造的便宜”的目标。南宁和柳州通过分工合作建立区域级制造业数字化集群,实现优势互补。

(二)加快广西制造业数字化向高级阶段发展

首先,建议政府要专门制定鼓励企业建立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政策,并且要制定更为精准的奖补措施,专门针对不同智能制造模式进行不同水平和不同方式的政策支持。对于大部分发展流程型和离散型制造业模式的企业,政府要采取“引导+辅导+奖励”的模式;对于进入网络协同型制造业、远程运维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阶段的企业,政府工作的重点应集中在解决信息基础设施问题和跨城市、跨地域壁垒的协同性问题上。其次,政府应把数字化作为评价“链主型”企业的核心指标。引导这些“链主型”企业加快向网络化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发展,并积极开展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再次,政府要“链主型”企业联合打造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平台为载体解决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实际困难,推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三)不断提升广西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跃迁能力

首先,实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跃迁发展规划。支持尚未开展数字化的中小企业建立数字化车间,支持已经被认定为数字化车间的企业逐步向智能工厂升级,支持已获得智能工厂认定的企业向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跃迁。其次,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工业设备联网上云、业务系统云化迁移,鼓励和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云服务商和第三方机构针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应用需求,开发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工业APP等产品和服务,降低上云门槛和成本,带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再次,引导智能制造业标杆企业、智能工厂示范企业等优秀制造业企业采取“母鸡下蛋”的方式,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器”形成独立企业,实现技术研发的独立化和外部化,形成制造业数字化创新型中小企业集群,带动行业整体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围绕广西主要制造业行业,建设一批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示范工厂和标杆企业。

中共柳州市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

地址:柳州市柳北区三中路66号2号办公楼3楼

联系我们:0772-2818756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13号